在陕西省宝鸡市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举办的培训班上,高级职业农民杨宝林(左二)向学员讲解葡萄种植管理技术。 谭军勇 摄
“这个时间要进行花椒拉枝,增加透风、透光度,让花椒能更好地上色,颜色越红、品质越高,也更值钱。”在今年花椒采摘期,陕西省宝鸡市凤县梅花瓣凤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、中级职业农民朱宝平仔细向村民传授管理技巧和致富“良方”。朱宝平长期钻研花椒种植技术,三言两语就能将专业性很强的知识讲清楚,很受当地农民信赖。
在宝鸡,像朱宝平这样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农民数见不鲜。农民的“看家本领”日益增多,“钱袋子”日益丰满,得益于宝鸡市多年来形成的“1+X·天地人”、四级联动“126”等培训模式。当前,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农民带着技能和本领,怀着情怀和热爱,在广袤的陕北农村耕耘收获。
(资料图片)
“辅导+参与”提高农业技术
“想要技术好,就上农广校!”这不是一句广告词,而是宝鸡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历届学员的真情实感。在这里,学员们可以沉浸式学习专业系统的新知识、前沿先进的新理念、致富增收的新点子。
在农广校的课堂上,老师们采用“参与式教学”方法,引导学员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,让每一位学员在培训过程中都处于“头脑风暴”状态,全身心投入课堂。“我以往接触的培训只是老师坐在讲台上对着PPT讲,台下学员的参与度并不高,很难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,但是这一次我真正参与到了培训中,学到了真本事。”受益于培训班的“毕业生”王涵表示。
而在课堂外,宝鸡市农广校为学员开设了实训实践课,组织学员外出参观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、农民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并完成“作业”,实现“面对面授课”“手把手教学”。学员李向阳说:“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可以直接在田间地头请教专家,能得到非常细致的指导。”通过实训课程,学员们把老师传授的理论知识真正地转化成了实用的农业技能,做到学以致用、以学促用。
学员们的“好评”背后,依托的是宝鸡市特有的“1+X·天地人”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,着重通过“辅导+参与”的过程让农民增长才干,提高农业技术。
据了解,该模式中的“1”是指全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体系;“X”是指全市农业大专院校、农业研究与农技推广机构、农业专家大院、农业科技园区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主体,以此构建强大的教学资源支撑。“我们同时还强调‘天时地利人和’,注重培养学员坚定的政治信念,对认定的职业农民开展继续教育和跟踪服务,保证学员离校不离训,完成‘培训、指导、认定、帮扶’四大培育环节。”宝鸡市农广校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在职业农民培育“1+X·天地人”模式的指导下,宝鸡市培养出了一大批“政治信念坚定、综合素质优良、专业技能精湛”的职业农民,优化了多个农业产业,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,取得了社会、经济、生态、文化多重效益,为宝鸡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。
“本土培育+引凤还巢”扩大人才队伍
近年来,宝鸡市凤翔区突出“培养本土人才、大力引凤还巢”两大重点,探索形成四级联动“126”乡村人才培育模式,是陕西省唯一入选全国12个高素质农民培育优秀案例的乡村人才培育模式。该模式已在宝鸡全市推广,截至目前累计培育乡村人才45万名。
在培养本土人才方面,宝鸡市以“1”为抓手,构建了以区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为主体,村级集体经济组织、农业科技园区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互为补充的“五位一体”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。各主体在培训中共享资源、协同推进,共同拓展高素质农民发展空间。
此外,宝鸡市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渠道,办好“田间学校”和“手机学校”两所学校。农民可以在“田间学校”就地参加培训,通过实践强化理论知识,同时通过“手机学校”在线学习视频课程,在微信群中与专家实时交流。农民肖录强对此十分满意:“到了地头有时会记不清楚之前学过的技术,这时候就可以利用手机反复重播课程,跟着线上老师的指导,不断地操作学习,直到弄懂这个技术。”
除了让本地人才成长成才,宝鸡市还在“引凤还巢”上下功夫,着力增强政策和环境的吸引力,吸引优秀人才返回家乡干事创业。
2020年,宝鸡市眉县的年轻人张育辞掉外地教师的工作,携妻子回到家乡从事猕猴桃的种植。“现在家乡有很好的创业环境和发展前景,对我们这些回家的年轻人有政策帮扶和技术培训,我相信自己能闯出一片天地来。”张育说道。通过培训课程和专家指导,张育系统学习了猕猴桃种植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,顺利成立了眉县猕乡缘猕猴桃专业合作社。
“我自己学习了技术还不够,还要帮助其他农户解决问题。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,就能把先进的种植技术普及向更多农民。”张育告诉记者,目前合作社通过果园托管已服务农户6000多户,托管面积达3万亩,累计助力农户增产约200万斤。
在“126”培训模式的带动下,当地农民学到了先进实用的技能,外地返乡青年在家乡干成了一番事业,实现了“6”所指的最终目的,即培育懂农善农的产业发展“排头兵”、新型经营主体“带头人”、乡村振兴“领头雁”、农村电商“领跑者”、乡村文化“传承人”等六类人才。
“请进来+走出去”创造长效价值
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掌握先进的生产技能及经营模式,宝鸡市采用“请进来+走出去”的两段式教学方式,积极“请进来”资金、技术、人才等农业发展要素在农村生根发芽,“走出去”学习先进经验和模式,最后再推动成果“走出去”实现价值,对农业转型升级、农村持续进步、农民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剪刀在红纸间翻飞,细碎的纸屑缓缓落下,柳叶纹、月牙纹、锯齿纹,一个个几何图案构成了一幅漂亮的团花……不出几分钟,一张精致的剪纸作品便诞生了。在短视频平台上,有5万名用户被宝鸡市凤翔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何伟伟的手艺吸引。
2015年,从小就接触剪纸的何伟伟开设了一家剪纸工作室,但因当时人们对剪纸缺乏了解,更没有成熟的销售渠道,工作室的运营十分艰难。恰逢宝鸡市农宣中心举办培训班,邀请了市农经站、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及高级职业农民等多名专家来为农民授课,何伟伟借此接触到了短视频直播、农产品市场营销、网店运营等课程。
同时,他还在宝鸡市农宣中心的组织下远赴四川成都,学习了成都市郫都区先锋村、大邑县稻香渔歌、新津县天府农博园等地的多业态产业格局,获得了新的灵感与动力。学成归来的何伟伟成功通过了中级职业农民认定,注册了社交账号,尝试让古老的剪纸艺术“触电上网”。
“凤翔剪纸作为陕西地区古老的民间美术之一,体现着纯朴而真实的乡土之美,具有浓郁、原始的自然风情,是三秦大地上一朵艺术的奇葩。很感谢农宣中心各位老师的指导,我有义务和责任让这么好的文化和技术被更多人了解和传承。”何伟伟告诉记者。如今,他开设了剪纸学习班和义务宣传课程,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,推动凤翔剪纸更好地“走出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