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林作为十八联圩湿地的一名基层林长,除了完成林长基本工作外,他还得与水、与水生植物打交道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牛林对在湿地巡查中收缴的非法捕捞渔网进行拍照取证。
牛林与水质检测人员正在湿地抽取水样品。
牛林在湿地巡查。
牛林向身边群众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性。
牛林正在与湿地的维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。
自2016年起,牛林每周至少2次深入十八联圩湿地巡查。
26公里往返直线距离、每周至少2次深入湿地巡查、单次近4小时巡查时长……这一项项数据,构出了一位基层林长的日常职责。
随着合肥市林长制改革的不断推进,绿水青山画卷日渐辽阔。湿地,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,成为林长制保驾护航的重点对象。把湿地管养工作纳入县区林长制目标考核,实施十大湿地生态补偿机制,在合肥,这份宝贵的自然资源,“管”“用”兼备,发挥出特有的综合生态效用。
十八联圩湿地是环巢湖周边最重要的湿地之一,毗邻巢湖、南淝河两处水资源,肩负着生态环境改善和行蓄洪区两大使命。因此,湿地内小到栽种一棵什么种类的树苗,大到水生植物环境监测情况,都要被林长放在心中。而合肥市为保护湿地资源,将把湿地管养工作纳入县区林长制目标考核,更是给像牛林这样的林长们,下了一道硬考题。
为了答好这道题,牛林自2016年起,每周不少于两次巡逻在十八联圩的湿地中,单次往返距离超过26公里,途经两个水环境监测点、湖岸防洪林、林长制公示牌等多个重点点位,往往巡逻一趟便要半天时间。
夏日炎炎,从早上7点出发,牛林在湿地巡查完一圈,经常要到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。这位头戴草帽,身穿红马甲的基层林长,在布满水杉、柳树等耐水性植物的湿地中,细致耐心地检查着。“这块树苗今年刚种下,夏季正是养护关键期。”“湿地里傍水的植物多,一定要注意附近水草的清理。”
林长的一滴滴汗水,洒落在生机勃勃的绿意中,浇灌出“湿地保护率”“湿地面积”“湿地保护管养情况”的高分答卷。牛林说,自己的心愿很简单,认真做好林长的巡护、协调工作,将十八联圩打造成鸟语花香、岸青水秀的生态湿地。
合肥通客户端-合报全媒体记者孙皞乾/文 高博/摄